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一个镜头,一片平坦的土地,一堆人若无其事的走着,突然一个人陷了进去,慢慢被吞噬掉,大家惊恐的呼叫:沼泽!大家小心!
其实,职场里,也有一块沼泽地,看起来很正常,却一不小心就会被吞没。
最悲催的是,陷入沼泽地的人自己无知无觉,连那句呼唤大家小心的警醒都发不出。
小编把这种情况叫做职场怪圈。先挑两个最常见的,来唠一唠。
职场怪圈一、越努力越戾气
职场生存,不是进步就是淘汰,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,让大家挣扎着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。
各种心灵鸡汤、励志书籍,让一部分人信奉:只要我够努力够辛苦,我就能安全的生存下去。
通常这部分人有这些特征:服从性高,脾气好,害怕孤立,注重好人缘,并且工作态度积极,表现刻苦努力,常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。他们想获得大家的关注,喜欢晒努力照发朋友圈。
但往往有个致命的弱点:用超负荷的付出来刷存在感。
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。
他们超时付出,潜意识里告诉自己:我为企业付出这么多,谁能说我不好?我是好员工!把努力作为好员工的标签,更作为企业淘汰赛的免死金牌。
万物本是一体,在工作中超时付出,必然会牺牲生活空间。个人的休息时间乃至家庭的聚会时间,这些通通沦为牺牲品。
家人埋怨他们的忽略,表达被牺牲的不满,于是心里一个声音在说:我忽略家人一心一意扑在工作,老板必须满意我、重视我、回报我。
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。
假如领导不买账,他看的就是你的价值和业绩,没有结果还有可能被淘汰。这时就会激活一座活火山,努力指数和戾气爆发指数成正比。
“我这么辛苦,为工作付出这么多,你居然看不到?”
“我为了你安排的工作,都让家人指责我了,福利待遇居然不增加,你真是太黑心了!”
“你说我没有业绩?怪我喽?都是按你的话做的,我又没做错什么?”
如果你跟上面这些很有共鸣,那小心自己是不是“陷入了越努力越戾气”的怪圈?
职场是称量你价值然后给出报酬的交易模式,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价值增加,那就是无效的努力,或者说卖不上价钱的付出,得不到回报或者被淘汰,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法则。这种亏本的生意,首先要认栽,别对任何人生出戾气,那只会让你看上去更糟,并不能改变事实分毫。
其次要反思,在哪个环节上让努力出了岔?是工作方法不得当,跑了冤枉路;还是时间管理有问题,单位时间效率太低。最后要清醒,工作和生活永远要保持一种平衡,你打破边界并不会获得更好的结果,酿成的苦果还是自己吃。
与其吐槽工作太忙,不如提高工作效率:
如果你可以6小时内高效能做完8小时的事,你会不会更有机会平衡?
如果你可以用更高质量的时间陪伴孩子,你会不会更有机会平衡?
如果你学会一心三用,你会不会更有机会平衡?
持续的学习更高效的方法、敢于说“不”,寻找足够多的支持系统,以及懂得见缝插针地休息,都是高效能工作和学习的必备技能。

一位高效销售的 融营创业加页面
职场怪圈二、写报告迷失了自己
很多企业为了掌控员工的过程,设置各种日报,周报,月报,年报。
于是,各种报写的好不好,会直接和你做的好不好画上等号。
A类是会做不会写的。俗称吃力不讨好。
他们一般挺忙活,而且没有记录的习惯。一天忙叨叨的,等到要写日报的时候,突然不记得自己都干了什么。
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。
日报看起来不丰满,疑似工作不饱和。等到领导谈话的时候,觉得自己满腹委屈,可又拿不出什么证明确实很忙。
B类是会写会编,会钻营。
他们知道,写的好意味着干的好。为了让领导看的满意,看起来显得活多,就钻营出了各种技巧。比如没干的事编点出来写,一件简单的事啰嗦些写,一点小事流水账的写。总之为了最后呈现出来的,字数多,貌似活多。
你可能陷入了职场怪圈。
会做事的,被迫去干不擅长的编写,困在了紧箍咒里。会编写的,找到了甜头,越发把注意力放在夸大其词上,成天琢磨领导喜欢看什么样的,务实转务虚,企业转向浮躁。
如果你是A类,我提醒你记得随手记录,这是个好习惯,但千万不要矫枉过正走向B类。
如果你是B类,我希望你尽快清醒,职场的本质是利益,哄给领导看的同时也在迷失自己,增加自己的职业价值才是硬道理。你有本事,企业不会因为写的不好就放弃你。但是你写的好本事却没长进,换个企业怎么办。

使用 融营创业加日报,记录下日常工作
『融小编有话说』
刚开始进入的时候,都是清醒的,有初衷的。后来不知不觉就陷入了各种职场怪圈,忙忙叨叨的,却发现劳而无功。
认识到问题,才有可能解决问题。
要么自己善于反思,你会从中有所领悟。
要么看别人的总结,吸收为自己所用。
当然,还有一种方法是,永不停止的主动学习,从书中学习那些大智慧。